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际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第12-20页 |
一、审视艺术治疗与艺术教育 | 第12-18页 |
(一) 美术教育的新需求 | 第12-17页 |
(二) 艺术治疗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三、家庭动力绘画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一、研究者和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一) 实验准备阶段及注意事项 | 第22-23页 |
(二) 活动实施阶段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25-41页 |
一、团体研究——4所中学初中生的“家”主题绘画活动 | 第25-31页 |
(一) 单亲家庭学生在普通中学中的存在比例 | 第25-26页 |
(二) 两类家庭学生家庭环境量表的对比 | 第26-27页 |
(三) 两类家庭学生在画面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性 | 第27-29页 |
(四) 两类家庭学生在画面和情感表达上的相同性 | 第29-31页 |
二、个案研究——1位单亲家庭初中生为期15周的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 | 第31-41页 |
(一) 个案研究对象概况 | 第31-32页 |
(二) 个案研究进程 | 第32-40页 |
(三) 个案研究的总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4页 |
一、结论 | 第41-42页 |
(一) 单亲与双亲家庭学生绘画心理表征具有明显的异同性 | 第41页 |
(二) “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帮助学生抒发情绪和增强自我认知 | 第41页 |
(三) “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 第41页 |
(四) “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有可实施的操作原则 | 第41-42页 |
二、研究限制与建议 | 第42-44页 |
(一) 活动时间安排 | 第42页 |
(二)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 第42-43页 |
(三) 案例研究的深入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件 | 第47-72页 |
附件一:艾森克人格问卷_儿童(EPQ_C)——适用于7-15岁 | 第47-52页 |
附件二:家庭环境量表(FES) | 第52-57页 |
附件三:团体“画家”绘画活动流程指导手册——中学教师版 | 第57-60页 |
附件四:研究结果讨论作品大图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