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胶东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8页 |
·区域地质背景概述 | 第14-15页 |
·区域地层 | 第15页 |
·区域花岗岩 | 第15-17页 |
·玲珑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 第16页 |
·栾家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 第16-17页 |
·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 第17页 |
·区域构造 | 第17-18页 |
第3章 胶东中生代成矿花岗岩地质特征研究 | 第18-29页 |
·研究区花岗岩系列划分 | 第18-19页 |
·中生代成矿花岗岩地质特征 | 第19-21页 |
·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研究 | 第21-24页 |
·中生代成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 | 第24-29页 |
第4章 岩浆岩期后拆离-滑脱带地质特征 | 第29-49页 |
·拆离-滑脱带地质特征研究 | 第29-40页 |
·拆离-滑脱构造概述 | 第29页 |
·拆离-滑脱带的地质特征研究 | 第29-36页 |
·拆离-滑脱带的几何学特征 | 第36-39页 |
·拆离-滑脱带的运动学特征 | 第39-40页 |
·动力学机制分析 | 第40-45页 |
·古差值应力测量 | 第40-42页 |
·应变变测量分析析 | 第42-45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45-49页 |
第5章 胶西北地区岩浆核杂岩的组成与演化过程 | 第49-58页 |
·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地质特征的对比 | 第49-53页 |
·变质核杂岩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历史 | 第49页 |
·变质核杂岩的基本地质特征 | 第49-51页 |
·岩浆核杂岩的研究进展 | 第51页 |
·岩浆核杂岩的基本地质特征 | 第51-53页 |
·胶西北地区“岩浆核杂岩”的组成 | 第53-56页 |
·上盘滑覆构造带 | 第55页 |
·地层的缺失特征 | 第55页 |
·主拆离-滑脱带 | 第55页 |
·核部中生代花岗岩杂岩体 | 第55-56页 |
·胶西北岩浆核杂岩的演化过程 | 第56-58页 |
·绿岩地体的形成 | 第56页 |
·古生代构造环境稳定 | 第56页 |
·中生代岩浆活化改造 | 第56-58页 |
第6章 胶西北岩浆核杂岩拆离-滑脱带成矿与深部预测 | 第58-68页 |
·胶西北“岩浆核杂岩构造”蚀变岩分带特征 | 第58-59页 |
·核部杂岩体的流体成矿作用 | 第59-62页 |
·拆离-滑脱构造的成矿作用 | 第62-66页 |
·深部预测与找矿方向 | 第66-68页 |
第7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