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控矿断裂多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章 前言 | 第11-19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步骤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步骤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工作量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9-20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3页 |
·大地构造 | 第20-21页 |
·区域岩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遥感技术预处理 | 第23-36页 |
·数据源的选择 | 第23-26页 |
·雷达遥感数据的选择 | 第23-24页 |
·可见光遥感数据的选择 | 第24-26页 |
·热红外遥感数据的选择 | 第26页 |
·雷达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6-31页 |
·SAR遥感数据的聚焦处理和导入 | 第26-28页 |
·SAR遥感数据的多视处理 | 第28页 |
·SAR遥感数据的斑点滤波 | 第28-31页 |
·SAR遥感数据的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 第31页 |
·可见光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31-33页 |
·红外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33-36页 |
·热红外遥感数据辐射定标 | 第33页 |
·热红外遥感数据大气校正 | 第33-36页 |
第四章 SAR图像处理 | 第36-50页 |
·Insar处理 | 第36-43页 |
·Insar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Insar处理内容 | 第37-41页 |
·Insar成图结果 | 第41-43页 |
·DInsar处理 | 第43-50页 |
·DInsar基本原理 | 第43页 |
·DInsar处理内容 | 第43-46页 |
·DInsar成图结果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多光谱图像处理 | 第50-73页 |
·THEOS数据处理 | 第50-54页 |
·假彩色合成 | 第50-51页 |
·遥感图像线性增强 | 第51页 |
·波段比值 | 第51-5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2-53页 |
·图像融合 | 第53-54页 |
·ETM+数据处理 | 第54-60页 |
·假彩色合成 | 第54-55页 |
·遥感图像线性增强 | 第55-56页 |
·波段比值 | 第56-58页 |
·波段差值和综合运算 | 第58-5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9页 |
·缨帽变换 | 第59-60页 |
·融合处理 | 第60页 |
·TM数据处理 | 第60-73页 |
·NDVI值成图 | 第61-63页 |
·植被覆盖度成图 | 第63-64页 |
·地表比辐射率成图 | 第64-66页 |
·黑体辐射亮度成图 | 第66-70页 |
·地表温度成图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控矿断裂构造遥感信息提取 | 第73-85页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73-76页 |
·雷达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 | 第73-74页 |
·可见光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 | 第74-75页 |
·热红外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 | 第75页 |
·断裂构造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75-76页 |
·控矿断裂构造信息的提取 | 第76-85页 |
·北西向断裂构造带 | 第78-80页 |
·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 | 第80-83页 |
·北北向断裂构造带 | 第83-8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5-88页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85-86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