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插图清单 | 第8-10页 |
| 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 縮略词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背景综述 | 第13-39页 |
| ·生物矿化 | 第13-14页 |
| ·趋磁细菌和磁小体 | 第14-19页 |
| ·趋磁螺菌的培养工艺和方法 | 第19-24页 |
| ·磁小体合成的遗传机制 | 第24-35页 |
|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路线 | 第35-39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9-57页 |
| ·菌株及质粒 | 第39-40页 |
| ·化学药品和培养基 | 第40-42页 |
| ·趋磁螺菌MSR-1的生理参数测定 | 第42-45页 |
| ·趋磁螺菌QH-2的培养及细胞表型测定 | 第45-46页 |
| ·趋磁螺菌MSR-1缺失突变株及互补菌株的构建 | 第46-49页 |
| ·突变株及互补菌株表型鉴定 | 第49-50页 |
| ·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 第50-57页 |
| 第三章 淡水趋磁螺菌MSR-1的放大培养及细胞生理特点 | 第57-75页 |
| ·前言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9-75页 |
| 第四章 海洋趋磁螺菌QH-2的优化培养 | 第75-99页 |
| ·前言 | 第75-76页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6-93页 |
| ·小结和讨论 | 第93-99页 |
| 第五章 MSR-1菌株中MamX功能及MamXY操纵元在磁小体合成中的作用 | 第99-135页 |
| ·前言 | 第99-10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0-13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30-13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43页 |
| ·结论 | 第135-138页 |
| ·讨论 | 第138-141页 |
|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41-142页 |
| ·展望 | 第142-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