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2章 现代骨科康复观与股骨远端骨折传统手术入路 | 第15-19页 |
| ·现代骨科康复观的形成 | 第15-16页 |
| ·现代骨科康复观与股骨远端骨折 | 第16-17页 |
| ·股骨远端骨折传统入路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 第3章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 第19-2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 | 第20-23页 |
| ·新型入路与周围肌肉、韧带解剖结构 | 第20-22页 |
| ·新型入路与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 | 第22页 |
| ·新型入路的显露 | 第22-23页 |
| ·讨论 | 第23-26页 |
| ·股骨远端骨折常规手术入路与膝关节术后功能障碍 | 第23-24页 |
|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的特点 | 第24-26页 |
| 第4章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 第26-34页 |
| ·临床资料 | 第26-28页 |
| ·筛选标准 | 第26页 |
| ·分组方法 | 第26-27页 |
| ·术前准备 | 第27页 |
| ·手术方法 | 第27页 |
| ·术后处理 | 第27-28页 |
| ·实验室检查 | 第28页 |
| ·疗效评估 | 第28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29页 |
|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 第29页 |
| ·讨论 | 第29-34页 |
| ·手术入路与手术情况 | 第30-31页 |
| ·手术创伤与细胞因子 | 第31-34页 |
| 第5章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第34-39页 |
| ·临床资料 | 第34-36页 |
| ·筛选标准 | 第34页 |
| ·分组方法 | 第34-35页 |
| ·手术方法 | 第35页 |
| ·术后处理 | 第35页 |
| ·疗效评估 | 第3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35-36页 |
| ·结果 | 第36页 |
|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 第36页 |
| ·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9页 |
| ·手术入路与手术情况 | 第36-37页 |
| ·手术入路与膝关节功能康复 | 第37-3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 | 第43-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 综述(一) | 第47-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综述(二) | 第54-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