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与优化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Summary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 | 第22-30页 |
| ·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 ·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 | 第25-30页 |
| 第四章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 | 第30-42页 |
| ·理论潜力测算 | 第30-36页 |
| ·可实现潜力测算 | 第36-39页 |
|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与分级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类型与优先度评判 | 第42-57页 |
| ·农村居民点区位条件分析 | 第42-54页 |
| ·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划分 | 第54-55页 |
| ·农村居民点整治优先度评判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模式分析 | 第57-59页 |
| ·东西部生态脆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 第57页 |
| ·中部城镇转化型整治模式 | 第57页 |
| ·农牧综合开发模式 | 第57-58页 |
| ·新农建设模式 | 第58-5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