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5页 |
·流感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热毒宁注射液处方用中药——栀子、金银花和青蒿概述 | 第17-25页 |
·栀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青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确定 | 第25-31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 第25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浓缩液的粗分离 | 第25-26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及各子馏分的HPLC考察 | 第26页 |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26-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31-134页 |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分离 | 第31-34页 |
·化合物名称、编号及结构 | 第34-43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3-134页 |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3-69页 |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69-134页 |
第四章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指纹图谱色谱峰的指认 | 第134-174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 第134页 |
·热毒宁注射液指纹图谱中主要色谱峰的分离 | 第134-172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浓缩液粗分离 | 第134-135页 |
·热毒宁注射液成品及各子馏分的HPLC考察 | 第135页 |
·热毒宁注射液正丁醇层化学成分分离 | 第135-136页 |
·化合物的名称、编号及结构 | 第136-142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42-172页 |
·热毒宁注射液指纹图谱中主要色谱峰的指认 | 第172-174页 |
第五章 热毒宁注射液中单体化合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评价 | 第174-192页 |
·实验细胞株和病毒株 | 第174页 |
·实验样品 | 第174-175页 |
·实验方法 | 第175-177页 |
·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75页 |
·化合物对流感病毒(H1N1和H3N2)的抑制试验 | 第175-176页 |
·药物对EV71病毒的抑制试验 | 第176页 |
·药物对RSV病毒的抑制试验 | 第176-177页 |
·实验结果 | 第177-192页 |
·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甲型流感病毒(A/PR/8/34 H1N1)实验结果 | 第177-180页 |
·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甲型流感病毒(A/Hubei/1/2007 H3N2)实验结果 | 第180-184页 |
·化合物体外抗EV-71病毒实验结果 | 第184-186页 |
·化合物体外抗RSV病毒实验结果 | 第186-192页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第192-198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92-193页 |
·原料药材 | 第192页 |
·仪器 | 第192-193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193页 |
·糖的绝对构型的鉴定 | 第193-195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193-194页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194-195页 |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 第195-198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198-210页 |
·全文总结 | 第198-199页 |
·讨论 | 第199-210页 |
·热毒宁注射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结构、来源及稳定性研究 | 第199-206页 |
·热毒宁注射液解热作用及解热作用机理探讨 | 第206-208页 |
·咖啡酰基取代的奎宁酸及其奎宁酸甲酯类化合物~1H-NMR规律 | 第208-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21页 |
致谢 | 第221-223页 |
附录 | 第223-262页 |
1. 个人简历 | 第223页 |
2. 博士期间发表的、待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223-224页 |
3. 博士期间申请专利 | 第224-225页 |
4. 附图 | 第225-2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