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引言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牡丹品种及分类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牡丹育种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牡丹育种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牡丹育种现状 | 第15-16页 |
·遗传标记在牡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应用 | 第16-19页 |
·形态标记 | 第16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6-17页 |
·生化标记 | 第17页 |
·DNA 分子标记 | 第17-19页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 | 第19-21页 |
·SRAP 标记的原理和特点 | 第19页 |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在牡丹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0页 |
·辐射育种 | 第22-24页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杂交育种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 SRAP 分析 | 第30-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辐射育种 | 第40-42页 |
·辐射处理对牡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辐射处理对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 第41页 |
·辐射处理对苗高的影响 | 第41-42页 |
·辐射处理对牡丹种子根长的影响 | 第42页 |
·杂交育种 | 第42-46页 |
·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 SRAP 分析 | 第46-54页 |
·牡丹杂交一代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6-47页 |
·牡丹杂交一代 SRAP-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7-49页 |
·引物筛选 | 第49-50页 |
·SRAP 扩增结果与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50-51页 |
·牡丹杂交一代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 SRAP 分析 | 第51-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辐射育种 | 第54页 |
·杂交育种 | 第54-55页 |
·亲本性状在育种目标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亲本性状在育种技术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杂交组合的结种率 | 第55页 |
·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 SRAP 分析 | 第55-58页 |
·牡丹杂交一代的遗传规律及其意义 | 第55-57页 |
·混合授粉与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 第57页 |
·父本‘海黄’对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62页 |
·辐射育种 | 第58页 |
·杂交育种 | 第58-60页 |
·杂交亲本的性状特征 | 第58-59页 |
·提高杂交后代结实率的方法 | 第59-60页 |
·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 | 第60页 |
·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 SRAP 分析 | 第60-62页 |
·适合牡丹杂交一代的 SRAP-PCR 反应体系 | 第60页 |
·适合牡丹杂交一代 SRAP 分析的引物 | 第60-61页 |
·牡丹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