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地区山1段—盒8段有效砂体分布特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沉积微相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测井识别有效砂体研究 | 第10-13页 |
·有效砂体发育规律研究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2页 |
·研究区工区概况 | 第15-16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页 |
·上古生界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苏里格地区岩石相特征 | 第17-22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2-26页 |
·地层划分原则与依据 | 第22-23页 |
·研究区地层划分 | 第23-24页 |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24-26页 |
第4章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26-54页 |
·沉积演化背景分析 | 第26-27页 |
·沉积相研究 | 第27-36页 |
·岩石学标志 | 第27-31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31-34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34-36页 |
·沉积相划分 | 第36页 |
·主要沉积微相类型 | 第36-42页 |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42-54页 |
·沉积微相及砂体剖面对比特征 | 第42-48页 |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48-54页 |
第5章 测井识别有效砂体方法研究 | 第54-75页 |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 第54-59页 |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54-58页 |
·岩心归位 | 第58-59页 |
·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 第59-64页 |
·泥质含量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含气饱和度模型的计算 | 第64页 |
·有效砂体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 第64-75页 |
·利用三孔隙度重叠法、比值法、差值法识别有效砂体 | 第65-67页 |
·利用流体声阻抗比值法识别有效砂体 | 第67-68页 |
·利用声波时差差值法识别有效砂体 | 第68-70页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70-75页 |
第6章 有效砂体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第75-88页 |
·有效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75-81页 |
·有效砂体纵向叠置规律研究 | 第81-86页 |
·有效砂体控制因素分析 | 第86-8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