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名词对照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3-17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二) 试剂及耗材 | 第14-15页 |
(三) 菌种来源 | 第15-16页 |
(四) 标本采集 | 第16-17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7-41页 |
(一) 通用真菌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设计 | 第17页 |
(二)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7-18页 |
(三)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18-20页 |
(四)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0-22页 |
(五) 引物有效性及特异性验证 | 第22-23页 |
(六) 探针有效性及特异性验证 | 第23-24页 |
(七) 标准品的制备 | 第24-30页 |
(八) 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浓度优化 | 第30-34页 |
(九) 实时定量PCR反应体系建立及实验流程 | 第34-38页 |
(十) 检测限及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告值与阴性预告值测定 | 第38页 |
(十一) 线性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8页 |
(十二) 仪器准确度及重复性测定 | 第38-39页 |
(十三) 人全血标本中侵袭性真菌基因的相对回收率测定 | 第39页 |
(十四) 模拟血标本存放稳定性监测 | 第39页 |
(十五) RQ-PCR对临床血标本中侵袭性真菌的检测 | 第39-40页 |
(十六) 统计学处理 | 第40-41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1-55页 |
(一) 通用引物及TaqMan探针序列 | 第41页 |
(二) 引物和探针特异性验证 | 第41-42页 |
(三) 菌落PCR | 第42-43页 |
(四) 测序 | 第43页 |
(五) 比对 | 第43-44页 |
(六) 质粒电泳 | 第44-45页 |
(七) 质粒PCR | 第45-46页 |
(八) 标准品质粒的浓度测算 | 第46页 |
(九) 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优化 | 第46-49页 |
(十) 检测限及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告值与阴性预告值测定 | 第49-51页 |
(十一)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 第51-52页 |
(十二) 仪器的重复性 | 第52-53页 |
(十三) 血标本中致病真菌基因组回收率测定 | 第53页 |
(十四) 模拟血标本存放的稳定性 | 第53-54页 |
(十五) 临床标本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四、讨论 | 第55-60页 |
文献综述 | 第6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