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依据及学术价值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纪传体类传概述 | 第13-17页 |
一、类传的产生及列传的分类 | 第13-14页 |
二、类传篇目划分标准辨析 | 第14-15页 |
三、类传的研究价值 | 第15-16页 |
注释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前四史类传共有篇目比较研究 | 第17-29页 |
一、内容因袭 | 第17-20页 |
二、内容增删 | 第20-23页 |
(一) 立传人物数量上的增删调整 | 第20-21页 |
(二) 传文内容的增删 | 第21-23页 |
三、史家思想比较研究 | 第23-28页 |
(一) 《史记》《汉书》《后汉书》之《循吏列传》《酷吏列传》政治观比较 | 第23-26页 |
(二) 《史记》《汉书》之《货殖列传》经济观比较 | 第26-28页 |
注释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各书特有类传篇目研究 | 第29-40页 |
一、《史记》独有篇目的现实意义及进步思想 | 第29-33页 |
(一) 《刺客列传》《滑稽列传》的现实批判意义及进步思想 | 第29-31页 |
(二) 《日者列传》《龟策列传》的存亡及时代特征 | 第31-33页 |
二、《汉书》《后汉书》增立篇目的时代特征及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一) 《汉书·外戚传》的类传性质及时代特征 | 第33-34页 |
(二) 范晔的类传思想及《后汉书》增立篇目的时代特征 | 第34-35页 |
三、《三国志》类传设立的时代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35-39页 |
(一) 《三国志》类传设立的时代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二) 《三国志·方技传》的类传性质 | 第36-37页 |
(三) 《三国志·方技传》与《史记》《汉书》相关篇目的继承关系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前四史类传体例编排探析 | 第40-48页 |
一、篇章结构概况 | 第40-43页 |
(一) 序文、正文、史评概述 | 第40-41页 |
(二) 篇章结构类型 | 第41-43页 |
二、编排位置概况及探因 | 第43-47页 |
(一) 编排位置概况 | 第43-44页 |
(二) 编排位置探因 | 第44-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