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碳计量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林木生物量研究领域的现状 | 第12-16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森林生物量的测定 | 第23页 |
·生物量换算因子的测定 | 第23页 |
·生物量模型评价指标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4页 |
·杉木 | 第25-33页 |
·建立杉木单木生物量模型 | 第25页 |
·建立杉木 BEF-V 模型 | 第25-26页 |
·浙江省杉木 BEF 估算结果 | 第26-27页 |
·杉木生物量模型估计结果对比 | 第27-33页 |
·本研究结果与全国模型、IPCC 缺省值对比 | 第33页 |
·Fisher 最优分割法区分杉木 BEF 变化阶段 | 第33页 |
·马尾松 | 第33-37页 |
·建立马尾松单木生物量模型 | 第33-34页 |
·建立马尾松 BEF-V 模型 | 第34-35页 |
·浙江省马尾松 BEF 估算结果 | 第35页 |
·马尾松生物量模型估计结果对比 | 第35-36页 |
·本研究结果与全国模型、IPCC 缺省值对比 | 第36页 |
·Fisher 最优分割法区分 BEF 变化阶段 | 第36-37页 |
·硬阔类 | 第37-40页 |
·建立硬阔类单木生物量模型 | 第37页 |
·建立硬阔类 BEF-V 模型 | 第37-38页 |
·浙江省硬阔类 BEF 估算结果 | 第38页 |
·硬阔类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之比较 | 第38-39页 |
·本研究结果与全国模型、IPCC 缺省值对比 | 第39页 |
·Fisher 最优分割法区分 BEF 变化阶段 | 第39-40页 |
·软阔类 | 第40-44页 |
·建立软阔类单木生物量模型 | 第40-41页 |
·建立软阔类 BEF-V 模型 | 第41页 |
·浙江省软阔类 BEF 估算结果 | 第41-42页 |
·软阔类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之比较 | 第42页 |
·本研究结果与 IPCC 缺省值对比 | 第42页 |
·Fisher 最优分割法区分 BEF 变化阶段 | 第42-4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