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微波硫灯的基于能量平衡的等离子体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介绍 | 第11-20页 |
| ·电光源的发展 | 第11-12页 |
| ·微波硫灯特点与发展 | 第12-19页 |
| ·微波硫灯的工程应用 | 第19-20页 |
| ·微波硫灯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20-21页 |
| ·硫灯仿真概述 | 第20页 |
| ·电磁模型 | 第20-21页 |
| ·等离子体建模 | 第21页 |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等离子体能量平衡过程建模 | 第22-33页 |
| ·局部热平衡介绍 | 第22-23页 |
| ·能量平衡方程 | 第23页 |
| ·电场模型 | 第23-25页 |
| ·趋肤深度假设 | 第23-24页 |
| ·假设依据 | 第24-25页 |
| ·热量传导的描述 | 第25-26页 |
| ·傅里叶定律 | 第25页 |
| ·球坐标下导热微分方程 | 第25-26页 |
| ·辐射机理 | 第26-28页 |
| ·硫的特性 | 第26页 |
| ·分子能级结构及光谱特性 | 第26-28页 |
| ·化学反应及粒子浓度 | 第28-32页 |
| ·粒子间的反应 | 第28-29页 |
| ·粒子浓度的计算 | 第29-30页 |
| ·各振动能级浓度计算 | 第30-32页 |
| ·迭代计算流程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等离子局部热平衡模型参数计算 | 第33-43页 |
| ·电导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 ·计算方式 | 第33页 |
| ·碰撞频率的处理 | 第33-34页 |
| ·热传导率的计算 | 第34-36页 |
| ·热传导率的构成 | 第34页 |
| ·冷态项计算 | 第34-35页 |
| ·反应项计算 | 第35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5-36页 |
| ·辐射的激发与吸收系数的计算 | 第36-40页 |
| ·辐射发射系数计算 | 第36-37页 |
| ·谱线轮廓计算的改进 | 第37-38页 |
| ·辐射吸收系数计算 | 第38-39页 |
| ·射线的追踪 | 第39-4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初始温度曲线的计算 | 第40-41页 |
| ·参量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总结 | 第43-45页 |
| ·主要工作 | 第43-44页 |
| ·局限与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