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数据背景与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难点与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汉字的华文广告创意法 | 第15-27页 |
·汉字构形的美学意义 | 第15-18页 |
·象形之魅 | 第15-16页 |
·拟古心理 | 第16-18页 |
·汉字构形的传播意义 | 第18-24页 |
·视知觉的“格式塔”——整体性感知 | 第18-20页 |
·字素、字群、字根、字族的感染力 | 第20-21页 |
·“象”的激活 | 第21-23页 |
·文化哲学意蕴与社会学意义 | 第23-24页 |
·汉字创意方法论的滥觞 | 第24-27页 |
·几家不同的创意方法论 | 第24-25页 |
·九法论 | 第24-25页 |
·五法论 | 第25页 |
·七法论 | 第25页 |
·三观论 | 第25页 |
·仿用“六书原理”的创意方法应先分类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六书”与汉字创意的符号化 | 第27-47页 |
·“他山之石”:六书说的高度概括性 | 第27-41页 |
·象形创意 | 第30-32页 |
·指事创意 | 第32-33页 |
·形声创意 | 第33-35页 |
·会意创意 | 第35-38页 |
·转注创意 | 第38-39页 |
·假借创意 | 第39-41页 |
·六书之外的汉字创意现象 | 第41-42页 |
·汉字和其他语系文字意象结合 | 第41-42页 |
·六书是汉字创意的具象化创作与符号化再现的概括 | 第42-44页 |
·“虚实转换”:创意的实质 | 第43页 |
·“纲举目张”:符号化再现 | 第43-44页 |
·汉字视觉创意在国外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论“取类”:取类构形到依类设计 | 第47-50页 |
·“取类构形”:汉字部件与部首之辨 | 第47-48页 |
·汉字中的“类” | 第47-48页 |
·“钱学”中的“类” | 第48页 |
·“依类设计”:“宫”、“字”、“家”创意构形初探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3页 |
·字画相融:有别于字体设计的华文广告视觉创意 | 第50-51页 |
·六书说:华文广告视觉创意的设计之范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