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早期经历——创作的催化剂 | 第10-19页 |
一、贫寒的少年生活 | 第10-13页 |
二、“一生低首紫罗兰” | 第13-15页 |
三、“译事之光” | 第15-19页 |
第二章 主题上的时代感 | 第19-29页 |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 第19-22页 |
二、平民精神的抒写 | 第22-25页 |
三、悲剧意识的彰显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文体创新——不算成功的尝试 | 第29-41页 |
一、白话短篇小说 | 第29-32页 |
二、限制视角的叙事角度 | 第32-35页 |
三、倒叙、插叙的叙事时间 | 第35-38页 |
四、心理分析体、抒情独白体的叙事结构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