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第13-31页 |
一、心力衰竭的概述 | 第13-19页 |
(一) 心力衰竭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三)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14页 |
(四) 心力衰竭分期和心功能分级 | 第14-15页 |
(五)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 第15-17页 |
(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管理 | 第17-19页 |
二、症状理论回顾 | 第19-22页 |
(一) 不舒适症状理论(unpleasant symptom theory) | 第19-20页 |
(二) 症状管理模型(symptom management model) | 第20页 |
(三) 症状经历模式(symptom experience model) | 第20-21页 |
(四)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1-22页 |
三、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经历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一) 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测量 | 第22-24页 |
(二)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经历描述 | 第24-26页 |
(三)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四)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经历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五)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1-39页 |
一、研究类型 | 第3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一) 研究总体 | 第31页 |
(二) 研究样本 | 第31页 |
(三) 样本的选择 | 第31页 |
(四) 样本量的确定 | 第31-32页 |
三、研究指标、工具与测量 | 第32-35页 |
(一) 人口学特征 | 第32页 |
(二) 疾病特征 | 第32-33页 |
(三) 个体特征 | 第33-34页 |
(四) 症状经历 | 第34-35页 |
四、资料收集的步骤 | 第35-36页 |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 第35页 |
(二) 资料收集过程 | 第35-36页 |
五、资料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六、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一) 研究设计阶段 | 第37页 |
(二) 资料收集阶段 | 第37页 |
(三) 数据录入、分析、总结阶段 | 第37-38页 |
七、伦理问题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9-62页 |
一、研究对象的因素特征 | 第39-42页 |
(一) 人口学特征 | 第39-40页 |
(二) 疾病特征 | 第40-42页 |
(三) 个体特征 | 第42页 |
二、研究对象的症状经历 | 第42-52页 |
(一) 症状量表(MSAS-HF)的信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二) 症状发生 | 第43-48页 |
(三) 感知的症状水平 | 第48-50页 |
(四) 症状经历水平 | 第50页 |
(五) 症状意义 | 第50-52页 |
(六) 症状经历水平与症状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 第52页 |
三、症状间的相互关系 | 第52-55页 |
(一) 单一症状间的相互关系 | 第52-54页 |
(二) 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心衰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54-55页 |
四、影响患者症状经历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第55-59页 |
(一) 患者的一般特征对其症状经历水平的影响 | 第55-57页 |
(二) 患者的疾病特征对其症状经历水平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三) 患者的个性特征对其症状经历水平的影响 | 第59页 |
五、影响患者症状经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一) 患者症状经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二) 住院患者症状经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61页 |
(三) 门诊患者症状经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2-81页 |
一、研究对象的因素特征分析 | 第62-65页 |
(一)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第62页 |
(二)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 第62-64页 |
(三) 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 第64-65页 |
二、研究对象的症状经历分析 | 第65-73页 |
(一) 症状数量 | 第65-66页 |
(二) 症状的发生率 | 第66-67页 |
(三) 患者感知的症状水平 | 第67页 |
(四) 单一症状的特点 | 第67-71页 |
(五) 患者的症状经历水平 | 第71页 |
(六) 患者对症状意义的理解 | 第71-72页 |
(七) 症状经历水平与症状意义之间的关系 | 第72-73页 |
三、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 第73-74页 |
四、研究对象症状经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81页 |
(一) 人口学特征 | 第75-77页 |
(二) 疾病特征 | 第77-79页 |
(三) 个性特征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1-83页 |
一、结论 | 第81-8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2页 |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82页 |
四、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2页 |
附件 | 第92-100页 |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 第92-93页 |
附件2 资料调查表 | 第93-100页 |
一、人口学特征调查表 | 第93页 |
二、疾病特征调查表 | 第93-95页 |
三、个体特征调查表 | 第95-98页 |
四、症状经历调查表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