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9页 |
| 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群体权利主体的基本理论 | 第9-26页 |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主体模式的探索 | 第9-13页 |
| ·国家权利主体模式 | 第9-10页 |
| ·个人权利主体模式 | 第10页 |
| ·群体权利主体模式 | 第10-11页 |
| ·对群体权利主体模式的评析 | 第11-13页 |
| ·群体权利主体模式与著作权法基本理念存在的冲突 | 第13-15页 |
| ·群体创作主义和个人创作主义的冲突 | 第13-14页 |
| ·来源群体和著作权集体主体之间的冲突 | 第14页 |
| ·权利保护的永久性和有期限性之间的冲突 | 第14-15页 |
| ·群体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主体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 ·财产权劳动理论 | 第15-17页 |
| ·分配正义理论 | 第17-18页 |
| ·平等的民法理念 | 第18-20页 |
| ·版权二元主体观 | 第20-21页 |
| ·群体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主体的现实可能性 | 第21-26页 |
| ·国家、集体组织可以成为所有权人 | 第21-22页 |
| ·集体商标的权利主体具有集体性 | 第22-23页 |
| ·群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国外立法和实践可供借鉴 | 第23-24页 |
| ·版权法具有包容性 | 第24-26页 |
| 2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来源群体的分析 | 第26-29页 |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来源群体的涵义 | 第26-27页 |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来源群体的可确定性 | 第27页 |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来源群体的确定标准 | 第27-29页 |
| 3 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群体权利主体制度的建议 | 第29-41页 |
| ·采用特殊版权保护模式 | 第29-32页 |
| ·特殊版权保护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 ·承认来源群体的著作权主体地位 | 第30-31页 |
| ·赋予来源群体以集体作者的身份 | 第31-32页 |
| ·设立群体权益代表机构 | 第32-35页 |
| ·理论争点及评析 | 第32-34页 |
| ·允许来源群体依据习惯法自发成立管理组织 | 第34页 |
| ·引进并创新民事法定代理制度 | 第34-35页 |
| ·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 第35-39页 |
| ·来源群体和传承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36-37页 |
| ·来源群体和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37-38页 |
| ·来源群体、使用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38-39页 |
| ·建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登记制度 | 第39-40页 |
| ·建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制度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