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 | 第12-14页 |
·抽放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论文的提出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路线 | 第1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6-19页 |
2 区域预抽后效果检验指标合理性研究 | 第19-35页 |
·煤与瓦斯突出的分类与特征 | 第19-23页 |
·煤与瓦斯突出的分类 | 第19页 |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 | 第19-21页 |
·煤与瓦斯的突出机理 | 第21-22页 |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因素 | 第22-23页 |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 | 第23-27页 |
·寺河矿瓦斯突出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寺河矿井田概况 | 第27页 |
·煤层赋存情况 | 第27-28页 |
·矿井瓦斯情况及区域防突措施 | 第28页 |
·寺河矿瓦斯赋存规律 | 第28-29页 |
·突出类型分析 | 第29-31页 |
·突出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寺河矿西井区区域预抽后效果检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 第32-34页 |
·寺河矿西井区域预抽后评价指标确定 | 第34-35页 |
3 评价指标临界值实验室模拟 | 第35-55页 |
·实验仪器及基本参数测定 | 第35-39页 |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煤样的工业分析 | 第36页 |
·煤样罐死空间的测定 | 第36-37页 |
·煤样的真相对密度及孔隙率的测定 | 第37页 |
·煤的坚固性系数 | 第37-39页 |
·水分对原煤瓦斯含量影响实验模拟 | 第39-43页 |
·水分对原煤瓦斯含量的影响 | 第43-50页 |
·寺河矿始突瓦斯含量临界值确定 | 第50-51页 |
·寺河矿始突瓦斯压力确定 | 第50-51页 |
·寺河矿始突瓦斯含量临界值确定 | 第51页 |
·临界瓦斯含量的现场考察 | 第51-55页 |
4 区域预抽后防突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55-65页 |
·影响预抽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因素 | 第55-57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 第57-59页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3σ”法则 | 第57-58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边界的确定原则 | 第58-59页 |
·评价单元测点布置 | 第59-63页 |
·测点布置原则 | 第59-60页 |
·合理测点个数的评价方法 | 第60-63页 |
·合理测点个数评价方法现场应用 | 第63页 |
·寺河矿区域预抽后防突效果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