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奎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热潮 | 第9-10页 |
·我国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地方性的缺失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页 |
·论文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 | 第13-20页 |
·城市森林公园 | 第13-14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 | 第13-14页 |
·地方性 | 第14-17页 |
·地方性的定义及特征 | 第14-15页 |
·地方性应用的形式来源 | 第15-17页 |
·建筑形式与村落分布 | 第16页 |
·土地使用情况 | 第16页 |
·水域利用 | 第16页 |
·地方性居住模式 | 第16-17页 |
·地方性动植物群落 | 第17页 |
·地方性在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相关案例分析 | 第18-20页 |
·相似性分析 | 第18页 |
·可借鉴性分析 | 第18-20页 |
·设计中的不足 | 第20页 |
3.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20-27页 |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森林美学理论 | 第21页 |
·园林学理论 | 第21页 |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 第21-23页 |
·规划内容 | 第21-23页 |
·公园性质 | 第21-22页 |
·总体布局 | 第22页 |
·功能区划 | 第22-23页 |
·设计内容 | 第23页 |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 第23-27页 |
·生态优先,尊重场地 | 第24页 |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 第24页 |
·保护为主,无为而无不为 | 第24页 |
·突出本土特色,防范狭义的地方性设计 | 第24-25页 |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 第25-27页 |
·再现与抽象 | 第25页 |
·协调和对比 | 第25-26页 |
·象征与隐喻 | 第26页 |
·生态与技术 | 第26-27页 |
4. 奎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实证 | 第27-60页 |
·项目背景 | 第27页 |
·基址分析 | 第27-33页 |
·区位分析 | 第27-28页 |
·场地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场地发展背景分析 | 第28页 |
·上位规划解读分析 | 第28-29页 |
·场地交通现状分析 | 第29页 |
·场地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 第29-31页 |
·场地人文历史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场地生态特征分析 | 第33页 |
·森林公园定位及规划目标 | 第33-34页 |
·森林公园定位 | 第33-34页 |
·森林公园规划目标 | 第34页 |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 第34-46页 |
·概念解析 | 第34-36页 |
·功能分区 | 第36-38页 |
·游览线路规划 | 第38-39页 |
·园路规划 | 第39-41页 |
·保护保育规划 | 第41页 |
·植被景观设计 | 第41-44页 |
·游道两侧植物配置 | 第42页 |
·特殊地段保护区 | 第42-43页 |
·生态风景林区 | 第43-44页 |
·休闲养生区 | 第44页 |
·乡土植物展示区 | 第44页 |
·水体设计 | 第44-46页 |
·森林公园分区详细规划设计 | 第46-60页 |
·裸岩复绿保育区 | 第46-50页 |
·莲花峰景区 | 第50-54页 |
·其他区域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 第54-60页 |
5. 结语 | 第60-61页 |
·主要成果 | 第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图片索引 | 第63-65页 |
附表 | 第65-71页 |
附图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