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4页 |
·聚氨酯及其发展 | 第10-15页 |
·聚氨酯合成 | 第10-13页 |
·聚氨酯的结构 | 第13页 |
·影响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的因素 | 第13-14页 |
·微相分离的研究手段及表征方法 | 第14页 |
·聚氨酯微相分离与其性能的关系 | 第14-15页 |
·聚氨酯胶束 | 第15-20页 |
·两性聚氨酯系聚合物胶束的形成 | 第15-16页 |
·聚氨酯系聚合物胶束的特点 | 第16-18页 |
·聚氨酯系聚合物胶束的种类 | 第18页 |
·聚氨酯系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生物医用聚氨酯 | 第20-27页 |
·生物医用聚氨酯的概述 | 第20-22页 |
·聚氨酯在生物医学应用上的优越性 | 第22-23页 |
·聚氨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23-27页 |
·聚氨酯的改性 | 第27-29页 |
·肝素化 | 第27-28页 |
·丝素蛋白 | 第28-29页 |
·其他改性方法 | 第29页 |
·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方向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30-34页 |
·立论依据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创新点 | 第32-34页 |
第2章 不同序列结构HTPB/PEG PU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40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原材料和试剂 | 第35页 |
·实验过程 | 第35-37页 |
·结构表征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HTPB/PEG PU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及降解行为研究 | 第40-50页 |
·引言 | 第40页 |
·聚氨酯的微相分离和降解行为 | 第40-41页 |
·微相分离方法 | 第40-41页 |
·热稳定性 | 第41页 |
·降解行为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环境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1-42页 |
·DSC分析 | 第42-44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聚氨酯的降解行为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四臂星形f-CTBN/PEG PU的制备、自组装及生物性能研究 | 第50-68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原材料和试剂 | 第51页 |
·实验过程 | 第51-53页 |
·PU的结构和性能测试 | 第53-57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3页 |
·核磁共振分析(~1H-NMR) | 第53页 |
·GPC测定 | 第53-54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54页 |
·胶束的表征 | 第54-55页 |
·细胞毒性 | 第55页 |
·载药聚合物胶束制备和体外药物释放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FT-IR分析 | 第57页 |
·核磁共振分析(~1H-NMR) | 第57-60页 |
·胶束的表征 | 第60-63页 |
·细胞毒性分析 | 第63-64页 |
·体外药物释放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