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CH信道的HSUPA相关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移动通信发展的过程及必然性 | 第9-10页 |
·WCDMA技术的产生及特点 | 第10-12页 |
·HSUPA系统的产生及特点 | 第12-16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HSUPA系统概述 | 第18-27页 |
·HSUPA的概述 | 第18-21页 |
·HSUPA协议的框架 | 第18-20页 |
·HSUPA的物理层概述 | 第20页 |
·HSUPA的用户类型 | 第20-21页 |
·HSUPA的关键技术 | 第21-27页 |
·HARQ技术 | 第22页 |
·Node B的调度技术 | 第22-24页 |
·传输时间间隔 | 第24-25页 |
·软切换技术 | 第25-27页 |
第三章 HSUPA物理层信道 | 第27-37页 |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 第27-33页 |
·传输信道 | 第28-29页 |
·物理层信道 | 第29-30页 |
·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 第30-33页 |
·HSUPA上行专用物理层信道的概述 | 第33-37页 |
·上行物理层的模型 | 第33-34页 |
·HSUPA上行物理专用信道的帧结构 | 第34-37页 |
第四章 HSUPA的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 第37-58页 |
·E-DCH信道传输功率的计算 | 第37-50页 |
·功率控制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E-DCCH功率算法 | 第39-43页 |
·E-DPDCH功率算法 | 第43-46页 |
·E-DCH功率的计算 | 第46-50页 |
·接收到的总宽带功率的算法 | 第50-52页 |
·定时和同步 | 第52-54页 |
·仿真与测试 | 第54-57页 |
·自动化测试 | 第54-55页 |
·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