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 第17-19页 |
| 2 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第19-3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0-24页 |
|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24-31页 |
| 3 徐、奥灰含水层渗流场特征研究 | 第31-56页 |
| ·区域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 第31-35页 |
| ·研究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 第35-39页 |
| ·徐、奥灰含水层富水性预测 | 第39-56页 |
| 4 下组煤开采的关键参数研究 | 第56-69页 |
| ·水头压力分析 | 第56-58页 |
| ·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 第58-61页 |
| ·煤层底板岩层阻水性能评价 | 第61-69页 |
| 5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 | 第69-81页 |
| ·概述 | 第69页 |
| ·突水系数法 | 第69-71页 |
| ·底板突水主成分分析决策模型 | 第71-77页 |
| ·底板突水危险性定量评价的应用 | 第77-81页 |
| 6 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 第81-85页 |
| ·徐、奥灰水害防治的思路 | 第81页 |
| ·徐、奥灰水害防治技术途径 | 第81-85页 |
| 7 结论 | 第85-87页 |
|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 ·创新点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