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现状与前景论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Резюме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7-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四、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太平洋”管线方案的确立及建设与运行情况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的提出与放弃 | 第16-20页 |
一、 “安大线”的提出 | 第16-18页 |
二、 “安大线”的放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太平洋”管线方案的提出、确立及具体内容 | 第20-25页 |
一、 “太平洋”管线的提出与确立 | 第20-21页 |
二、 “太平洋”管线的具体内容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太平洋”管线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 第25-29页 |
一、 一期建设 | 第25-27页 |
二、 二期建设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太平洋”管线建设与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30-42页 |
第一节 石油地理因素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地缘因素 | 第32-35页 |
一、 亚太地区 | 第33-34页 |
二、 美国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区域发展因素 | 第35-38页 |
一、 改善东部地区的人口现状的需要 | 第36-37页 |
二、 石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 第37-38页 |
第四节 产业政策因素 | 第38-41页 |
一、 能源战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第38-39页 |
二、 矿产资源开采税与石油出口关税 | 第39-40页 |
三、 “太平洋”管线运费与石油定价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太平洋”管线前景预测 | 第42-62页 |
第一节 基于石油地理因素的分析 | 第42-48页 |
一、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油田 | 第44-45页 |
二、 伊尔库茨克州的油田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基于地缘因素的分析 | 第48-52页 |
一、 亚太地区因素 | 第49-51页 |
二、 美国因素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基于区域发展因素的分析 | 第52-57页 |
一、 人口与就业因素 | 第52-53页 |
二、 各级预算与个人收入因素 | 第53-54页 |
三、 石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因素 | 第54-57页 |
第四节 基于产业政策因素的分析 | 第57-61页 |
一、 国家能源战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第57-58页 |
二、 矿产资源开采税与石油出口关税因素 | 第58-59页 |
三、 “太平洋”管线运费与石油定价因素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