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油页岩加工论文

油页岩热解过程分子模拟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17页
   ·油页岩矿产简介第13-14页
   ·油页岩干馏第14-15页
   ·理论研究方法第15页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生油母质的分子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能第17-33页
   ·引言第17-18页
   ·干酪根的制备第18-19页
     ·材料与试剂第18-19页
     ·实验步骤第19页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第19-21页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13C- NMR)第19-20页
     ·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第20页
     ·热分析技术(TG/DTG)第20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20-21页
     ·粉末衍射 X 射线光谱(XRD)第21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第2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31页
     ·干酪根碳骨架结构信息第21-24页
     ·干酪根分子片段及官能团分析第24-28页
     ·干酪根聚集形态和表观形貌第28-30页
     ·干酪根的热性能第30-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生油母质的分子模型构建与优化第33-49页
   ·引言第33-34页
   ·建立分子模型第34-39页
     ·分子片段的选取及结构参数信息总结第34-35页
     ·分子模型的构筑第35页
     ·结构模型的修正第35-39页
   ·分子模型优化和评价第39-43页
     ·模拟所用模块第39-40页
     ·模拟细节及参数设置第40页
     ·分子结构模型的能量分析第40-42页
     ·密度评价第42-43页
     ·热稳定性评价第43页
   ·分子结构反应性分析第43-47页
     ·结构参数分析第43-45页
     ·反应活性位点分析第45-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矿物在热解生油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第49-63页
   ·引言第49-50页
   ·样品和实验过程第50-53页
     ·样品和试剂第50-51页
     ·实验装置及热解过程第51-52页
     ·热解产物分析第52-53页
     ·热分析第53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费舍尔化验结果第53-54页
     ·热解气组分分析第54-55页
     ·油类组分分析第55-57页
   ·矿物与干酪根共热解机制分析第57-61页
     ·催化机制第57-58页
     ·吸附特性第58-60页
     ·热力学特性第60-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矿物与油类产物相互作用的计算模拟第63-79页
   ·引言第63页
   ·理论和技术基础第63-68页
     ·力场第63-65页
     ·最低能量形态第65页
     ·分子动力学第65-67页
     ·介观模拟第67页
     ·模拟所用模块第67-68页
   ·计算方法和过程第68-72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68-71页
     ·寻找最低能量形态第71-72页
     ·长链烷烃与矿物表面的作用第72页
     ·苯酚与矿物表面的作用第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6页
     ·最优几何构型第72-73页
     ·长链烷烃与矿物表面的结合能第73-75页
     ·氯取代基苯酚与矿物表面的结合能第75-76页
   ·小结第76-79页
第六章 热解气体在矿物中吸附和扩散的计算模拟第79-95页
   ·引言第79页
   ·理论和技术基础第79-83页
     ·Metropolis 蒙特卡洛方法第79-80页
     ·亨利系数计算吸附热第80-82页
     ·扩散系数计算第82页
     ·模拟所用模块第82-83页
   ·计算方法和过程第83-86页
     ·建立模型第83-84页
     ·气体分子吸附第84-85页
     ·气体分子扩散第85-86页
   ·结果和讨论第86-93页
     ·吸附位置确定第86-87页
     ·吸附热的计算第87-88页
     ·矿物对甲烷的吸附量第88-91页
     ·甲烷气体分子的扩散系数第91-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95-101页
   ·结论第95-98页
   ·创新点第98-99页
     ·生油母质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的提出第98页
     ·自制热解装置及热解气分析第98-99页
     ·分子模拟技术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第99页
   ·建议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20-12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与学术活动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临界水对块状油页岩中有机质的提取研究
下一篇:多功能含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