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5-26页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5-22页 |
| ·遗传因素 | 第15-16页 |
| ·性激素及其受体 | 第16页 |
| ·感染因素 | 第16-17页 |
|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 第17-19页 |
| ·免疫因素 | 第19-22页 |
| ·CD34 与外阴白色病变 | 第22页 |
| ·治疗进展 | 第22-26页 |
| ·高强度聚焦超声 | 第22-23页 |
| ·药物治疗 | 第23-24页 |
| ·手术治疗 | 第24-26页 |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一般资料 | 第26页 |
| ·方法 | 第26-29页 |
| ·疗效判定 | 第26-27页 |
| ·试剂 | 第27页 |
| ·免疫组化染色 | 第27-28页 |
|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 第2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8-29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9-35页 |
| ·外阴白色病变的病程组成 | 第29-30页 |
| ·外阴白色病变与临床表现 | 第30页 |
| ·治疗前后临床评价 | 第30-33页 |
| ·CD34 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治疗前后 MVD 计数 | 第33-35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5-40页 |
| ·临床及病理表现 | 第35-36页 |
| ·症状 | 第35页 |
| ·体征 | 第35-36页 |
| ·病理表现 | 第36页 |
| ·治疗依据 | 第36-37页 |
| ·治疗效果 | 第37-4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