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松辽盆地基底演化过程与构造环境 | 第9-10页 |
| ·基性岩油气储集层碳汇潜力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初步成果 | 第12-14页 |
|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7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15页 |
|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 | 第15-21页 |
| ·盆地构造特征 | 第15-17页 |
| ·盆地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 ·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 第19-21页 |
| ·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地质 | 第21-27页 |
| ·断陷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 ·断陷区域地层特征 | 第22-24页 |
| ·油气藏地质 | 第24-27页 |
| 第2章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玄武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 第27-39页 |
| ·营城组火山岩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营城组火山岩形成时代 | 第27页 |
| ·营城组火山岩分布 | 第27-28页 |
| ·营城组玄武岩分布 | 第28页 |
| ·营城组玄武岩岩相学特征 | 第28-31页 |
| ·营城组玄武岩石学特征 | 第31-38页 |
| ·玄武岩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31-32页 |
| ·玄武岩中的长石成分 | 第32-34页 |
| ·长石蚀变特征 | 第34-38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玄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 第39-62页 |
| ·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 | 第39-57页 |
| ·主要分析方法 | 第39-41页 |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1-45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5-56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56页 |
| ·Sm_Nd同位素特征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62页 |
| ·地壳混染 | 第57页 |
| ·分离结晶作用 | 第57-58页 |
| ·源区特征 | 第58-59页 |
| ·玄武岩成因 | 第59-60页 |
| ·构造意义 | 第60-62页 |
| 第4章 玄武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机制 | 第62-71页 |
| ·玄武岩储集空间特征 | 第62-63页 |
| ·玄武岩储集空间的影响因素 | 第63-66页 |
| ·玄武岩油气藏成藏机理 | 第66-68页 |
| ·玄武岩油气藏研究现状 | 第66-67页 |
| ·玄武岩成藏机理 | 第67-68页 |
| ·玄武岩气藏的固碳潜力 | 第68-70页 |
| ·玄武岩的矿物封存 | 第68-69页 |
| ·油气储层的固碳能力 | 第69-70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 硕士期间完成及合作完成论文 | 第82页 |
|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