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渐进的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一、 波普尔“知识的增长方式”理论 | 第12-13页 |
(一) “知识增长方式”的内涵 | 第13页 |
(二) “知识增长方式”是“渐进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 | 第13页 |
二、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 | 第13-14页 |
(一) “证伪主义”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证伪主义”是“渐进社会工程”的理论支撑 | 第14页 |
三、 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 第14-17页 |
(一) “历史决定论”的狭隘性 | 第15-16页 |
(二) 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是“渐进社会工程”理论提出的必要条件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内涵 | 第17-21页 |
一、 对“乌托邦”社会的批判 | 第17-18页 |
二、 “进化论”思想的合理应用 | 第18页 |
三、 对于社会矛盾采取的理性化解方式 | 第18-19页 |
四、 “渐进社会工程”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人类社会面临的“两难”问题 | 第21-27页 |
一、 社会政治体制问题 | 第21-23页 |
(一) 历史遗留问题 | 第22页 |
(二)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问题 | 第22-23页 |
二、 社会发展方式问题 | 第23-24页 |
(一) 国际发展环境制约 | 第23-24页 |
(二) 国内社会体制不完善 | 第24页 |
三、 技术“异化”问题 | 第24-27页 |
(一) 技术发展的目的 | 第25页 |
(二) 技术利用有背离其最初目的 | 第25-26页 |
(三) 技术“异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五章 “渐进的社会工程”在解决人类社会“两难”问题中的优越性 | 第27-36页 |
一、 解决社会矛盾的几种方式 | 第27-29页 |
(一) 历史主义的解决方式 | 第27-28页 |
(二) 整体主义的解决方式 | 第28页 |
(三) 渐进工程的解决方式 | 第28-29页 |
二、 “渐进社会工程”解决“两难”问题的宗旨 | 第29-32页 |
(一) 解决问题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 解决问题的目的 | 第31页 |
(三) 解决问题的结果 | 第31-32页 |
三、 “渐进的社会工程”在解决人类社会“两难”问题中的优越性 | 第32-36页 |
(一) 渐进社会工程的理论价值 | 第33-34页 |
(二) 渐进社会工程的应用价值 | 第34页 |
(三) 渐进社会工程的社会价值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