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银行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页 |
·商业银行的概念 | 第11页 |
·商业银行的特征 | 第11-12页 |
·我国商业银行分类 | 第12页 |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改革开放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史 | 第12页 |
·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史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第2章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和估算 | 第17-24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本概念 | 第17页 |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划分标准的规范化过程 | 第17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庞大 | 第17-18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性变化不容乐观 | 第18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表现形式复杂话 | 第18-20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估算及研究 | 第20-24页 |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 第24-32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 第24-28页 |
·沉重的历史包袱,国有企业的亏损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 | 第24-25页 |
·投融资体制的局限 | 第25页 |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弊端导致银行行为的非理性 | 第25-26页 |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低效率 | 第26-27页 |
·银行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强,贷款管理薄弱 | 第27-28页 |
·银行贷款负责人的素质不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 第28页 |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 第28-32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属性国有化 | 第28-29页 |
·宏观经济形式波动及投资膨胀 | 第29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 | 第29-32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体制有问题 | 第29-30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重贷轻收,贷前调查过于简单、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检查流于形式 | 第30-31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未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 | 第31-32页 |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银行自身的影响 | 第32页 |
·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 第32页 |
·对银行的资信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 第32页 |
·对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产生影响 | 第32页 |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 第32页 |
·对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 | 第32-33页 |
·对国企改革产生影响 | 第33页 |
·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良贷款会影响金融体制改革 | 第33页 |
·不良贷款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 第33页 |
·不良贷款影响金融稳定 | 第33-34页 |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对策 | 第34-41页 |
·从宏观角度研究如何处置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 第34-36页 |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银行监管 | 第34页 |
·深化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改革 | 第34页 |
·对商业银行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其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 第34-35页 |
·建立科学的不良贷款管理体系,完善不良贷款相关内部控制 | 第35页 |
·优化经营规模,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 第35页 |
·要在意识上加强对不良贷款的认识程度 | 第35页 |
·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向外转移提供条件 | 第35页 |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规范银行业监管制度 | 第36页 |
·逐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 第36页 |
·强化对银行信贷人员的制约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道德风险成本 | 第36页 |
·从微观角度研究如何处置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 第36-41页 |
·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 | 第36页 |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比例 | 第36-37页 |
·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 | 第37-38页 |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化解、盘活不良贷款 | 第38-39页 |
·将银行债权转变为企业股权 | 第39页 |
·不良贷款打包出售 | 第39-40页 |
·不良贷款证券化 | 第40页 |
·加快商业银行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水平提升 | 第40-41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