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汞的分析方法 | 第12-18页 |
| ·原子光谱法 | 第12-15页 |
| ·荧光分析法 | 第15-17页 |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7-18页 |
| ·亚硝酸盐的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9-20页 |
| ·分子光谱法 | 第20-21页 |
| ·塑化剂的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催化荧光法检测水体中的汞离子及基于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免疫分析 | 第25-40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过程 | 第26-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 ·催化荧光法测定汞离子原理 | 第28-30页 |
|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33-34页 |
| ·方法的选择性 | 第34页 |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4-36页 |
| ·基于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免疫分析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亚硝酸根离子的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比色传感器 | 第40-49页 |
| ·引言 | 第40-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 ·正电荷稳定的 AuNPs 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分析测定步骤 | 第4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3-48页 |
| ·检测原理 | 第43-44页 |
| ·对巯基苯胺的作用与用量优化 | 第44页 |
| ·乙醇的作用与用量优化 | 第44-45页 |
| ·溶液 pH 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45-46页 |
| ·方法的选择性 | 第46-47页 |
| ·测定 PM 10 中水溶性 NO2–离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 13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 ·标准储备液及工作液 | 第51页 |
| ·超高液相色谱条件 | 第51页 |
| ·样品处理 | 第51-52页 |
| ·测定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2-55页 |
|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确定 | 第55页 |
| ·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55页 |
| ·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 | 第55页 |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55-58页 |
| ·本章结论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外加颗粒物对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絮凝脱色的促进作用 | 第59-65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 ·EPI-DMA 投加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静置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外加颗粒物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