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遗传图谱构建及农艺性状QTL定位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罗汉果研究概述 | 第12-20页 |
一 罗汉果的生药学研究 | 第12-13页 |
二 罗汉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罗汉果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四 罗汉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五 罗汉果的开发利用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罗汉果遗传图谱构建 | 第20-72页 |
一 引言 | 第20-35页 |
1 遗传标记研究 | 第20-29页 |
2 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9-33页 |
3 遗传图谱的应用 | 第33-34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4-35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35-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41-55页 |
1 罗汉果DNA完整性检测 | 第41页 |
2 罗汉果ISSR标记分析 | 第41-44页 |
3 罗汉果SRAP标记分析 | 第44-50页 |
4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0-54页 |
5 标记的偏分离分析 | 第54-55页 |
6 基因组、基因组长度和连锁图谱覆盖率的估算 | 第55页 |
四 讨论 | 第55-61页 |
1 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5-56页 |
2 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6页 |
3 不同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56-57页 |
4 关于F_1作图群体的构图模型 | 第57-59页 |
5 遗传图谱构建 | 第59-60页 |
6 标记偏分离现象 | 第60页 |
7 罗汉果性别的研究 | 第60-61页 |
五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第三章 罗汉果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72-102页 |
一 前言 | 第72-78页 |
1 植物QTL的定位方法 | 第72-74页 |
2 QTL定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74-75页 |
3 QTL定位的主要应用 | 第75-7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7-78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1 实验群体 | 第7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79-98页 |
1 亲本及F_1群体10个数量性状统计分析 | 第79-84页 |
2 十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 第84-98页 |
四 讨论 | 第98-100页 |
1 QTL定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98-100页 |
2 各性状在连锁群上的分布及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100页 |
五 结论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