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助剂论文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8页
   ·我国水资源及污染状况和污水处理现状第11-13页
     ·我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概况第11-12页
     ·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第12-13页
   ·污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应用第13-17页
     ·无机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优缺点第13-16页
     ·有机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优缺点第16-17页
   ·微生物絮凝剂第17-28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概况第17-1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结构和组成第19-20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作过程第20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第20-21页
     ·影响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第21-22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第22-23页
     ·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第23-25页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第25-27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前景及展望第27-28页
第二章 微生物絮凝剂菌的分离、筛选第28-43页
   ·实验材料第28-32页
     ·主要实验设备第28页
     ·主要实验药品第28-29页
     ·菌种来源第29页
     ·所用培养基第29-31页
     ·高岭土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电性第31-32页
   ·菌种分离、筛选的实验及方法第32-34页
     ·筛选程序第32页
     ·菌种分离纯化实验第32-33页
     ·絮凝活性测试方法第33-34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4-42页
     ·初步筛选实验第34-35页
     ·菌种的传代连续培养实验第35-36页
     ·不同接种源比较实验第36-37页
     ·在不同培养基中的比较实验第37-38页
     ·最佳絮凝剂投加量实验第38-39页
     ·B212和B233的培养液pH值变化趋势第39-40页
     ·絮凝率随絮凝体系的pH值变化第40-41页
     ·B212和B233在特定絮凝体系pH值时絮凝率变化情况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第三章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研究第43-5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实验方案的设定原理第44-45页
     ·培养基成分单因子实验方案第45页
     ·正交实验优化第45页
   ·培养基成分对B212和B233产絮凝剂效果的影响第45-50页
     ·培养基C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培养基N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培养基无机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8-50页
   ·培养基成分的正交优化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第四章 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第54-62页
   ·实验方法第54-56页
     ·培养条件正交实验方案设计第54-55页
     ·接种源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第55页
     ·培养基装液量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第55页
     ·接种量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第55-56页
   ·培养条件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56-58页
   ·接种源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培养基装液量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接种量对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60页
   ·结论第60-62页
第五章 菌B212产絮凝剂的絮凝影响因素研究第62-69页
   ·菌B212在最优培养所得絮凝剂的投加量实验第62-64页
   ·Ca~(2+)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64-66页
   ·絮凝体系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动力搅拌情况的影响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第六章 絮凝剂的性状分析第69-76页
   ·菌B212产絮凝剂的特性曲线第69-70页
   ·絮凝活性的分布第70-71页
   ·热稳定性实验第71-72页
   ·与PAC、PAM的比较实验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6-79页
   ·结论第76-78页
   ·建议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SBR扩展工艺处理中高浓度淀粉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人工湿地中复合生物蛭石床的构建及蛭石生物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