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氧化锌废渣中铟的富集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铟的概述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0页 |
·铟的主要资源 | 第10-11页 |
·铟的主要应用 | 第11-14页 |
·铟的富集方法 | 第14-17页 |
·铟的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8-19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9-20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20-21页 |
·其他方法 | 第21-22页 |
·工业冶炼废渣 | 第22-23页 |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 硫酸浸出次级氧化锌废渣中铟的研究 | 第25-34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浸出阶段 | 第28-29页 |
·沉淀法除杂过程 | 第29页 |
·产物的获得 | 第29-3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0-33页 |
·反应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硫酸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液固比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反应温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焦硫酸钾提取次级氧化锌废渣中铟的研究 | 第34-41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8-40页 |
·焦硫酸钾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反应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反应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杂质的去除和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1-50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沉淀法除锌和碱浸法除铁的研究 | 第42-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EDTA滴定法测定终产物中铟、锌的含量 | 第45-49页 |
·实验药品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冶炼废渣中铟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研究 | 第50-56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药品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显色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 第51-53页 |
·乙基罗丹明B对显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碘化钾对显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页 |
·铟的含量对显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与消除 | 第53页 |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3-54页 |
·样品测定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