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19页 |
1 分子靶向治疗 | 第17-18页 |
2 肿瘤疫苗 | 第18页 |
3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第18页 |
4 基因治疗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背景回顾 | 第19-29页 |
1. 肾癌的基因治疗概况 | 第19-22页 |
2. HvL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HVL基因的发现 | 第22页 |
·HVL基因的结构及编码产物 | 第22-23页 |
·HVL基因的基本功能 | 第23页 |
·HVL基因失活机制 | 第23-25页 |
·HVL基因研究的临床意义 | 第25页 |
3. 人肾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25-27页 |
4. 鸡胚CAM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人肾癌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29-33页 |
(二) 结果 | 第33-34页 |
1. 接种肾癌细胞数对鸡胚成瘤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移植瘤原位观察情况 | 第34页 |
3. 移植瘤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 | 第34页 |
4. 移植瘤形态学结构 | 第34页 |
第四章 分泌表达NT4-TAT-6×His-VHLβ结构域肾癌抑制融合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肾癌鸡胚移植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 第34-38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二) 结果 | 第37-38页 |
1. 各组移植瘤生长状况比较 | 第37-38页 |
2. 各组移植瘤形态学观察 | 第38页 |
3. 免疫荧光检测NT4-TAT-6×His-VHLβ融合肽的表达 | 第38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8-42页 |
1. 鸡胚CAM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 第38-41页 |
·鸡胚模型建立的接种时间及接种肿瘤细胞浓度探讨 | 第39页 |
·鸡胚模型建立的开窗方法选择 | 第39-40页 |
·鸡胚模型的优点及其建立的意义 | 第40-41页 |
2. rAAV/NT4-TAT-6×His-VHLβ对鸡胚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意义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3页 |
附图表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