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演变 | 第17-23页 |
| ·债务 | 第17-18页 |
| ·政府债务 | 第18-19页 |
| ·地方政府债务 | 第19页 |
|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 第19-23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6页 |
| ·国外政府债务理论 | 第26-31页 |
| ·债务有害论 | 第26-27页 |
| ·债务有益论 | 第27-28页 |
| ·债务中性论 | 第28-31页 |
| 第3章 最优债务规模理论分析 | 第31-40页 |
| ·国债积极作用的理论介绍 | 第31-35页 |
| ·国债的适度规模分析及运用 | 第35-40页 |
| ·国债的适度规模理论介绍 | 第35-38页 |
| ·最优债务规模的确定措施 | 第38-40页 |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40-52页 |
| ·我国地方政府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 | 第40-48页 |
| ·我国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40-45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8-52页 |
| ·财政体制制度因素 | 第48-50页 |
| ·行政制度原因 | 第50-51页 |
| ·宏观经济因素 | 第51-52页 |
| 第5章 美国与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的比较 | 第52-60页 |
|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历史、措施和借鉴 | 第52-56页 |
| ·美国各州债务历史进程 | 第52-53页 |
|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规模及危机 | 第53-54页 |
|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处理与对我国的启示 | 第54-56页 |
| ·日本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 第56-60页 |
|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演变 | 第56-57页 |
|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57-58页 |
| ·日本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方法 | 第58-60页 |
| 第6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60-68页 |
| ·完善我国国家针对地方政府制度体制建设 | 第60-62页 |
| ·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 | 第60页 |
| ·地方政府广开源头,税收比重提升 | 第60-61页 |
| ·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 第61-62页 |
| ·完善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 | 第62-65页 |
| ·地方债务的事前监管建设 | 第62-63页 |
| ·地方债务的事中监管 | 第63-64页 |
| ·地方政府债务的事后监管 | 第64-65页 |
| ·拓宽融资渠道,发放地方政府债券,广开源头 | 第65-68页 |
|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 第65-66页 |
| ·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积极效应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 谢辞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