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年女性副乳形态的文胸纸样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胸部测量方法研究 | 第10页 |
·胸部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 第10-11页 |
·文胸纸样设计研究 | 第11-12页 |
·文胸试穿评价研究 | 第12页 |
·逆向工程软件的应用 | 第12-13页 |
·立题依据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2 副乳和文胸的构成及关系 | 第15-26页 |
·副乳的发生及发育 | 第15-19页 |
·副乳的发育 | 第15-16页 |
·副乳发生部位 | 第16页 |
·副乳生理组织 | 第16-17页 |
·副乳的生理环境 | 第17-18页 |
·副乳的分类 | 第18-19页 |
·腋下副乳的解决方法 | 第19-21页 |
·医学解决副乳的方法 | 第19-20页 |
·日常解决副乳的方法 | 第20-21页 |
·文胸的构成及功能 | 第21-23页 |
·文胸与副乳的关系 | 第23-25页 |
·文胸的力学分析 | 第23-24页 |
·文胸对副乳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人体测量与数据处理 | 第26-39页 |
·人体测量 | 第26-29页 |
·测量对象 | 第26页 |
·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测量地点 | 第27页 |
·测量要求 | 第27-28页 |
·测量项目 | 第28-29页 |
·样本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测量数据处理 | 第30-34页 |
·异常值的寻找与处理 | 第31-32页 |
·正态分布检验 | 第32页 |
·配对样本 T 检验 | 第32-34页 |
·中年女性乳房的整体特征分析 | 第34-3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胸围、胸下围、胸差的频度分析 | 第35-37页 |
·文胸号型的分布情况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中年女性副乳形态分析 | 第39-60页 |
·UG NX 逆向工程技术简介 | 第39-40页 |
·UG NX 三维曲面构建副乳形态 | 第40-43页 |
·副乳轮廓线上点的数据采集 | 第40-42页 |
·副乳形态三维曲面重建 | 第42-43页 |
·中年女性副乳形态参数分析 | 第43-46页 |
·副乳高和腋下到 UBL 垂线距 | 第44-45页 |
·副乳宽 | 第45-46页 |
·中年女性副乳形态分类 | 第46-49页 |
·快速样本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副乳比例分类法 | 第47-49页 |
·文胸号型与副乳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49-54页 |
·不同文胸号型副乳形态参数的差异性 | 第49-51页 |
·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51-54页 |
·副乳形态参数与胸部控制参数的回归分析 | 第54-58页 |
·主要参数的提取 | 第55页 |
·副乳形态参数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副乳高与胸部控制参数的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腋下到 UBL 垂线距与胸部控制参数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文胸纸样结构设计 | 第60-76页 |
·绘制纸样方法的确定 | 第60-61页 |
·面料的确定 | 第61页 |
·款式的确定 | 第61页 |
·试身模特的选取 | 第61-62页 |
·文胸纸样试验设计 | 第62-74页 |
·主要控制参数的确定 | 第62页 |
·基础文胸罩杯制版 | 第62-63页 |
·罩杯省道转移 | 第63-64页 |
·文胸框架的制版 | 第64-66页 |
·文胸纸样的修改 | 第66-69页 |
·文胸样衣的制作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文胸试穿与主观评价 | 第76-89页 |
·文胸样衣制作 | 第76-83页 |
·文胸款式的确定 | 第76-77页 |
·文胸罩杯与号型 | 第77-78页 |
·文胸纸样与面料 | 第78-81页 |
·文胸的制作工艺 | 第81-83页 |
·文胸样衣 | 第83页 |
·文胸评价 | 第83-87页 |
·评价项目 | 第83-84页 |
·试穿文胸效果主观评价量表 | 第84页 |
·试穿及评价人员 | 第84-85页 |
·评价方案 | 第85页 |
·试穿效果 | 第85-86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0-91页 |
·不足 | 第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