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刑事缺席审判概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刑事缺席审判的特征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刑事缺席审判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对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比较研究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概况和评析 | 第15-22页 |
一、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概况 | 第15-19页 |
二、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的比较分析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与我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之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一、 我国没收程序特点 | 第23-24页 |
二、 与我国没收程序相比,缺席审判程序所具备的优势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在借鉴、移植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5-29页 |
第一节 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没收程序、资产追回与构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关系之分析 | 第26-29页 |
一、 没收程序是构建缺席审判程序的前提 | 第26-28页 |
二、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不足及其完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构建本土化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设想 | 第29-41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目的 | 第29-32页 |
一、 立足我国国情,消除不稳定的法律关系,定纷止争 | 第30-31页 |
二、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31页 |
三、 提高诉讼效率,树立司法权威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立法定位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构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严格适用条件 | 第33-37页 |
一、 适用的案件性质 | 第33-35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适用的“缺席”情形 | 第35-36页 |
三、 适用的诉讼阶段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本土化设计 | 第37-39页 |
一、 缺席审判程序的启动 | 第37页 |
二、 特殊的告知、送达程序 | 第37-38页 |
三、 法庭审理阶段 | 第38-39页 |
四、 宣判送达和执行 | 第39页 |
第五节 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 第39-41页 |
一、 被告人的辩护权 | 第39-40页 |
二、 被告人的知情权 | 第40页 |
三、 独立的上诉权制度 | 第40-41页 |
四、 被告人有权提出缺席审判异议 | 第41页 |
结语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