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本文的写作思路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资源型产业 | 第17-19页 |
·资源型产业定义 | 第17页 |
·资源型产业一般特征 | 第17-18页 |
·资源型产业的生命周期 | 第18-19页 |
·资源型城市概述 | 第19-21页 |
·资源型城市定义 | 第19页 |
·资源型城市特征 | 第19-20页 |
·资源型城市的两种成长路径 | 第20-21页 |
·资源型产业转型理论 | 第21-23页 |
·资源型产业转型理论的内涵 | 第21-22页 |
·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本质 | 第22-23页 |
第3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经验 | 第23-29页 |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 第23-26页 |
·德国鲁尔工业区 | 第23-25页 |
·日本九州地区 | 第25-26页 |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经验启示 | 第26页 |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 第26-29页 |
·辽宁阜新 | 第26-27页 |
·山东枣庄 | 第27-28页 |
·国内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经验启示 | 第28-29页 |
第4章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唐山区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唐山现有主要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第30-31页 |
·钢铁产业 | 第31页 |
·建材产业 | 第31-32页 |
·装备制造业 | 第32页 |
·石油化学工业 | 第32-33页 |
·唐山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唐山产业转型的机遇与动力 | 第34-36页 |
·唐山产业转型的机遇 | 第34页 |
·唐山产业转型的动力 | 第34-36页 |
第5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36-52页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1页 |
·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第36页 |
·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36页 |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36-37页 |
·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1页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唐山产业转型综合评价得分模型的构建 | 第41-49页 |
·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各指标值 | 第41页 |
·数据标准化与矩阵构造 | 第41-43页 |
·以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 | 第43-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页 |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49-52页 |
·国内外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模式 | 第49-50页 |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50-52页 |
第6章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52-58页 |
·多元化发展,构建新的资源型产业链模式 | 第52-55页 |
·煤炭产业链 | 第52页 |
·钢铁产业链 | 第52-53页 |
·建材产业链 | 第53-54页 |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 第54-55页 |
·精细化工产业链 | 第55页 |
·明确政府职能,完善产业转型相关配套措施 | 第55-58页 |
·加强推进资源开发的相关补偿措施 | 第55页 |
·吸纳技术、人才,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 第55-56页 |
·积极提供相关资金扶持政策 | 第56页 |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计划,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56页 |
·提供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 第56-58页 |
第7章 本文的结论及不足 | 第58-59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58页 |
·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