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概述 | 第18-29页 |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的定义 | 第18页 |
·教学楼 | 第18页 |
·整体式教学楼 | 第18页 |
·国内外高校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8-24页 |
·国外高校建筑发展概述 | 第18-20页 |
·国内高校建筑发展概述 | 第20-22页 |
·相关高校建筑规划理论及整体式教学楼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的类型特征及现存问题 | 第24-28页 |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的类型 | 第24-26页 |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的特征 | 第26-28页 |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建设现存问题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环境行为学理论与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的设计关系 | 第29-35页 |
·环境行为学概述 | 第29-30页 |
·环境行为学概念 | 第29页 |
·环境行为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9-30页 |
·环境行为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30-32页 |
·格式塔知觉理论 | 第30-31页 |
·生态知觉理论 | 第31-32页 |
·概率知觉理论 | 第32页 |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及与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的关系 | 第32-34页 |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 第32页 |
·环境行为学研究内容与整体式教学楼的设计关系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教学建筑中的环境行为调研 | 第35-50页 |
·湖南大学复临舍教学楼的使用情况调研 | 第35-42页 |
·复临舍教学楼概况 | 第35页 |
·教学空间调研分析 | 第35-37页 |
·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湖南大学逸夫楼使用情况调研 | 第42-46页 |
·逸夫楼概况 | 第42页 |
·教学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第42-44页 |
·内部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教学建筑环境行为调研对比及教学建筑中人的环境需求分析 | 第46-49页 |
·教学建筑环境行为调研对比总结 | 第47-48页 |
·教学建筑中人的环境需求分析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整体式教学楼设计分析 | 第50-71页 |
·交通空间设计分析 | 第50-55页 |
·整体式教学楼的交通流线组织形式及特征 | 第50-51页 |
·人的寻路行为及交通空间需求 | 第51-52页 |
·创造易识别性的交通流线 | 第52-55页 |
·教学空间分析 | 第55-61页 |
·教室空间的现状 | 第55页 |
·教学空间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需求 | 第55-58页 |
·教学空间设计 | 第58-61页 |
·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 第61-70页 |
·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需求及对多样功能空间的需求 | 第62-63页 |
·整体式教学楼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 第63-67页 |
·整体式教学楼外部公共设计分析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整体式教学楼的设计实践分析和发展展望 | 第71-80页 |
·中南大学数理楼设计实践分析 | 第71-76页 |
·总体概况 | 第71页 |
·现状环境分析 | 第71-72页 |
·设计思考 | 第72-76页 |
·绿色生态的设计策略 | 第76-77页 |
·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设计过程 | 第77-79页 |
·传统的设计模式 | 第77-78页 |
·使用后评价(POE) | 第78页 |
·使用后评价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意义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86-87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