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生物柴油 | 第11-13页 |
| ·简介 | 第11页 |
| ·生物柴油的组成成分 | 第11-12页 |
| ·生物柴油的性质 | 第12-13页 |
| ·生物柴油原料 | 第13-15页 |
| ·植物油脂 | 第13-14页 |
| ·动物油脂及废弃油脂 | 第14页 |
| ·微藻油脂 | 第14-15页 |
| ·生物柴油制备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 ·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 | 第15-17页 |
|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 ·超临界条件下一步法制备生物柴油 | 第17-23页 |
| ·超临界条件下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 | 第23-25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2章 微碱强化超临界法棕榈油基生物柴油的组分分析 | 第27-40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28-29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 ·棕榈油基生物柴油组分的定性方法 | 第29页 |
| ·采用内标法进行生物柴油的定量分析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脂肪酸甲酯的定性分析 | 第29-32页 |
| ·酯交换反应副产物及中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32-37页 |
| ·脂肪酸甲酯的定量分析 | 第37-39页 |
| ·脂肪酸甲酯收率的计算方法 | 第37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和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38-39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超(近)临界MC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研究 | 第40-51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40-41页 |
| ·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 ·超临界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 | 第41-44页 |
| ·近临界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 | 第44-47页 |
| ·反应温度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反应时间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第45页 |
| ·KOH添加量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酯油摩尔比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反应压力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动力学研究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生物柴油对0#柴油的性能影响 | 第51-61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51-52页 |
| ·测试标准和方法 | 第52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 ·生物柴油调和油的物理性能 | 第52-54页 |
| ·生物柴油调和油的低温结晶行为 | 第54-55页 |
| ·生物柴油调和油的低温流变性 | 第55-57页 |
| ·生物柴油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