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第18-2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样地选择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3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5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 第24-27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影响 | 第27-36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全磷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人工植被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分布的影响 | 第33-35页 |
·土壤养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不同人工植被草本层生态位特征研究 | 第36-43页 |
·重要值分析 | 第36-37页 |
·不同退耕林地群落类型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7页 |
·不同退耕林地群落林下草本生态位宽度值分析 | 第37页 |
·不同退耕林地林下草本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分析 | 第37-40页 |
·不同退耕林地草本群落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分析 | 第40-43页 |
·土壤养分、水分水平上生态位特征 | 第43-45页 |
·土壤养分、水分水平上生态位宽度 | 第43页 |
·土壤养分、水分水平上生态位重叠度 | 第43-44页 |
·土壤养分、水分水平上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 第45页 |
·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45页 |
·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林下草本生态位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