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35100型矿用自卸车驾驶室人机工程优化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车辆人机工程学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国外车辆人机工程学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国内车辆人机工程学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驾驶室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人体模型 | 第19-21页 |
·人体尺寸百分位 | 第19-20页 |
·人体模型分类 | 第20-21页 |
·H 点定义 | 第21-22页 |
·驾驶员视野 | 第22-25页 |
·驾驶员舒适视野范围 | 第22-23页 |
·驾驶员视野盲区 | 第23页 |
·眼椭圆定义 | 第23-25页 |
·头廓包络线 | 第25页 |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 第25-26页 |
·驾驶室设计流程 | 第26-27页 |
·驾驶舒适度 | 第27-28页 |
·人机校核软件 RAMSIS 介绍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 H 点优化的驾驶舒适性设计 | 第30-39页 |
·人体舒适关节角度 | 第30-31页 |
·踏平面角θ的确定 | 第31-32页 |
·传统 H 点示意线求解法 | 第32-33页 |
·H 点优化 | 第33-35页 |
·舒适 H 点位置 | 第33-34页 |
·H 点示意线修正 | 第34-35页 |
·座椅设计 | 第35-36页 |
·方向盘设计 | 第36-38页 |
·方向盘中点位置 W 的数学模型 | 第37页 |
·方向盘中点 W 点舒适范围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生物力学的操纵轻便性优化设计 | 第39-54页 |
·运动生物力学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关节力矩基本概念 | 第39-40页 |
·运动生物力学建模方法 | 第40页 |
·KANE 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广义速率 | 第41页 |
·偏速度和偏角速度 | 第41页 |
·广义主动力 | 第41-42页 |
·广义惯性力 | 第42页 |
·Kane 方程 | 第42页 |
·NASA 力量模型 | 第42-44页 |
·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人体上肢生物力学模型 | 第44-45页 |
·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操纵杆轻便性优化设计 | 第46-49页 |
·操作力 F 对关节力矩的影响 | 第46-47页 |
·kane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47-49页 |
·上肢操纵轻便性评价与分析 | 第49页 |
·脚踏板轻便性优化设计 | 第49-52页 |
·踏板力 F 对关节力矩的影响 | 第50页 |
·单关节操纵轻便性分析 | 第50-51页 |
·下肢操纵轻便性评价与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驾驶室人机工程仿真及视野设计 | 第54-69页 |
·RAMSIS 人机仿真步骤 | 第54-57页 |
·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自卸车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建立虚拟仿真环境 | 第56-57页 |
·RAMSIS 舒适度评价 | 第57页 |
·H 点优化前后舒适度仿真 | 第57-59页 |
·矿用自卸车驾驶室视野设计 | 第59-68页 |
·眼椭圆形状和位置确定 | 第59-61页 |
·前方视野分析 | 第61-63页 |
·仪表板布置及盲区校核 | 第63-64页 |
·后视镜视野设计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