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稀有金属简介 | 第12-15页 |
·稀有金属概况 | 第12-13页 |
·钼钨金属概述 | 第13-15页 |
·钼钨提取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沉淀法 | 第15页 |
·吸附法 | 第15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萃取法 | 第15-16页 |
·液膜分离法 | 第16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6-20页 |
·膜分离过程的定义 | 第16-17页 |
·超滤技术简介 | 第17-20页 |
·聚电解质强化超滤技术研究 | 第20-23页 |
·强化超滤技术原理 | 第20页 |
·聚电解质络合剂概述 | 第20-22页 |
·聚季铵盐简介 | 第22页 |
·聚电解质强化超滤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内容 | 第25-28页 |
·PQ6 的预处理和钼(VI)和钨(VI)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 第25页 |
·恒容实验 | 第25-26页 |
·浓缩实验 | 第26页 |
·解离、洗涤和聚合物的再生实验 | 第26页 |
·选择性分离实验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聚季铵盐强化超滤过程的理论研究 | 第28-36页 |
·聚季铵盐强化超滤分离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28-29页 |
·溶液中络合理论预测 | 第29-31页 |
·Langmuir 模型 | 第29-30页 |
·HarkinsJura 模型 | 第30页 |
·Freundlich 模型 | 第30-31页 |
·聚季铵盐强化超滤过程的模型研究 | 第31-35页 |
·聚季铵盐对钼(VI)和钨(VI)的络合平衡等温线 | 第31-32页 |
·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聚季铵盐强化超滤恒容过程的研究 | 第36-52页 |
·聚季铵盐溶液的预处理 | 第36-37页 |
·聚季铵盐对钼(VI)和钨(VI)络合容量的研究 | 第37-42页 |
·不同操作压力下 PMMR 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pH 值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运行时间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聚电解质浓度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操作参数对聚季铵盐强化超滤过程膜通量的影响 | 第42-46页 |
·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PMMR 值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pH 值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运行时间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外加盐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和膜通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Cl浓度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和膜通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SO_4~2浓度对钼(VI)和钨(VI)截留系数和膜通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浓缩、解离、洗涤过程和聚合物回收利用的研究 | 第52-58页 |
·浓缩过程 | 第52-54页 |
·钼离子浓缩过程 | 第52-53页 |
·钨离子浓缩过程 | 第53-54页 |
·钼钨解离过程 | 第54-55页 |
·钼钨洗涤过程 | 第55-56页 |
·聚合物的回收和利用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聚季铵盐强化超滤过程对钼(VI)和钨(VI)的选择性分离研究 | 第58-66页 |
·pH 值对钼(VI)和钨(VI)选择性分离的影响 | 第58-61页 |
·PMMR 对钼(VI)和钨(VI)选择性分离的影响 | 第61-62页 |
·外加盐对钼(VI)和钨(VI)选择性分离的影响 | 第62-63页 |
·钼(VI)和钨(VI)的选择性分离浓缩过程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