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的审美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文化意蕴 | 第9-19页 |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3页 |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蒙古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发展 | 第10-12页 |
·异族观望的初创时期(1949-1966) | 第10-11页 |
·探索创新的复苏期(1977-1989) | 第11页 |
·民族自觉的发展期(1990-2012) | 第11-12页 |
·主题的转变 | 第12-13页 |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中遵循的三大观 | 第13-19页 |
·宗教观 | 第13-15页 |
·生命观 | 第15-17页 |
·生态观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审美追求 | 第19-32页 |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审美表现 | 第19-23页 |
·艺术特征 | 第19-23页 |
·自然、牲畜、牧人的取材特色 | 第19-21页 |
·“酒神精神”的风格特点 | 第21-22页 |
·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主旋律 | 第22-23页 |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创作的审美内涵 | 第23-32页 |
·崇高美 | 第24-27页 |
·在激烈的冲突中展现悲剧人物精神的崇高美 | 第24-25页 |
·在特定环境中凸现悲剧人物道德的崇高美 | 第25页 |
·在感性形式的强烈反差中烘托悲剧人物品格的崇高美 | 第25-27页 |
·生死美 | 第27-29页 |
·死亡意象体现的民族魂 | 第27-28页 |
·用死亡彰显出的生命意识 | 第28页 |
·民族生死观观照下的文化回归 | 第28-29页 |
·消解与建构 | 第29-32页 |
·对“英雄与草原”文化的消解 | 第29-31页 |
·建构与消解之间的艰难抉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蒙古族题材电影文本的精神诉求 | 第32-36页 |
·人性光辉的重现 | 第32-33页 |
·文本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探索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