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定位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 第9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类型 | 第9-11页 |
·酚类 | 第9-10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0页 |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10-11页 |
·其他 | 第11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组织化学定位技术简介 | 第11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11-12页 |
·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12-13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细胞化学定位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14页 |
·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的积累分布状态 | 第14-15页 |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积累的动态变化 | 第15页 |
·生长环境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15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植物细胞工程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页 |
·植物基因工程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页 |
·青钱柳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6-18页 |
·材用及观赏价值 | 第18页 |
·青钱柳人工林培育技术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解剖学研究材料 | 第20页 |
·组织化学研究材料 | 第20页 |
·细胞化学研究材料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植物解剖学方法 | 第20-22页 |
·组织化学定位制片方法 | 第22页 |
·细胞化学定位制片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3页 |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观察 | 第23-29页 |
·叶的形态与解剖结构 | 第23-25页 |
·茎的解剖结构 | 第25-27页 |
·根的解剖结构 | 第27-29页 |
·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29-35页 |
·叶内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29-31页 |
·茎内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31-33页 |
·根内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33-35页 |
·三萜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35-38页 |
·幼叶内三萜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35页 |
·成熟叶内三萜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35-38页 |
·不同季节青钱柳三萜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8-43页 |
·叶内三萜皂苷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茎内三萜皂苷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 第39-41页 |
·根内三萜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8页 |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 第43-44页 |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湿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 第43-44页 |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阳生及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 第44页 |
·三萜皂苷积累的组织特异性 | 第44-46页 |
·三萜皂苷在组织内的积累分布特点 | 第44-45页 |
·三萜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45页 |
·组织结构与次生代谢的积累关系 | 第45-46页 |
·三萜皂苷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不同营养器官中三萜皂苷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植物发育时期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关系 | 第47页 |
·青钱柳采收的最佳部位和最佳时期的确定 | 第47-48页 |
5 初步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