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向日葵黑茎病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向日葵黑茎病病原特征 | 第11-12页 |
·向日葵黑茎病侵染循环及危害 | 第12页 |
·向日葵黑茎病的综合防治 | 第12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鉴定的应用 | 第12-14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向日葵黑茎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16-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向日葵黑茎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 第2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4章 向日葵黑茎病在新疆的发生分布调查与适生区预测 | 第35-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5章 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的分子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 第41-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小结讨论 | 第47-49页 |
第6章 品种抗病性比较 | 第49-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7章 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的防治效果 | 第54-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8-59页 |
第8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