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3.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 | 第17-32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 第17-21页 |
·准公共品——正外部性 | 第17-18页 |
·信用贷款——高风险性 | 第18-20页 |
·政府主导——政策性 | 第20页 |
·自负盈亏——商业性 | 第20-21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 第21-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起步和试点阶段 | 第22-23页 |
·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行阶段 | 第23-24页 |
·国家助学贷款修正与改进阶段 | 第24-25页 |
·国家助学贷款完善阶段 | 第25-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 第26-32页 |
·学生不主动还贷 | 第28-29页 |
·银行不积极放贷 | 第29-30页 |
·高校不积极管理 | 第30-31页 |
·政策不易落实 | 第31-32页 |
4.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析 | 第32-39页 |
·贷款人还贷风险 | 第32-35页 |
·贷款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 第32-34页 |
·借款学生的确无力还款 | 第34页 |
·贷款人法律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银行经营性风险 | 第35-37页 |
·业务成本高、管理风险大 | 第35-36页 |
·银行回款缺乏有效保障 | 第36页 |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到位 | 第36-37页 |
·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第37页 |
·政策性风险 | 第37-38页 |
·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风险 | 第38-39页 |
5.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 第39-52页 |
·贷款发放前的防范 | 第39-41页 |
·学生按属地原则进行贷款 | 第39-40页 |
·加强贷前的宣传指导工作 | 第40-41页 |
·贷款发放期间的控制 | 第41-47页 |
·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 第41-47页 |
·对毕业生进行还贷指导 | 第47页 |
·贷款偿还期间的管理 | 第47-48页 |
·建立担保机制 | 第48-50页 |
·完善风险补偿金制度 | 第48-49页 |
·设立担保基金 | 第49-50页 |
·建立良好的银校关系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6. 国外助学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借鉴 | 第52-56页 |
·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 | 第52-53页 |
·日本学生资助贷款 | 第53-54页 |
·从国外经验中获得的启示 | 第54-56页 |
·建立多种还款方式,适当延长还款时间 | 第54页 |
·增强对拖欠者的惩罚力度 | 第54页 |
·完善清收机制,加强贷款清收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