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 第1-56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42页 |
1. 材料 | 第15-23页 |
·药物与试剂 | 第15-21页 |
·仪器及器械 | 第21-23页 |
2. 实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 第23-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3-24页 |
·诱导糖尿病和多尿状态 | 第24-25页 |
·实验动物饲养及术后护理 | 第25-26页 |
·标本收集及动物处死方法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3. 尿流改道术 | 第28-30页 |
·概述 | 第28页 |
·尿流改道手术步骤 | 第28-30页 |
4. 24小时出入量测定 | 第30-31页 |
·24小时出入量测定概念 | 第30-31页 |
·24小时出入量测定具体步骤 | 第31页 |
5.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及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31-35页 |
·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术 | 第31-33页 |
·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33-35页 |
6. 膀胱组织染色以及图像分析 | 第35-36页 |
·组织学概述 | 第35页 |
·马森染色方案 | 第35-36页 |
·图像分析 | 第36页 |
7.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测定膀胱中相应蛋白表达水平 | 第36-41页 |
·概述 | 第36-37页 |
·提取样本蛋白质 | 第37页 |
·测定样本蛋白浓度 | 第37-38页 |
·准备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38-39页 |
·电泳 | 第39页 |
·转膜 | 第39-40页 |
·结合抗体 | 第40-41页 |
·显色 | 第41页 |
·抗体的洗脱与再标记 | 第41页 |
8. 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 | 第42-49页 |
1. 实验动物基本指标 | 第42-43页 |
·体重 | 第42页 |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 第42页 |
·膀胱重量 | 第42-43页 |
2. 24小时出入量测定 | 第43页 |
3. 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43-46页 |
4. 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46-47页 |
5. 硝基酪氨酸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第二部分 | 第56-73页 |
中文摘要 | 第56-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
前言 | 第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5页 |
1. 材料 | 第58页 |
·药物与试剂 | 第58页 |
·仪器及器械 | 第58页 |
2. 实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 第58-61页 |
·实验动物 | 第58-59页 |
·实验动物饲养及术后护理 | 第59-60页 |
·标本收集及动物处死方法 | 第60-61页 |
·技术路线 | 第61页 |
3. 尿流改道术 | 第61-62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4.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及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62-63页 |
·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术 | 第62页 |
·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62-63页 |
5. 膀胱及阴道尿道组织染色以及图像分析 | 第63-64页 |
·组织学概述 | 第63页 |
·图像分析 | 第63-64页 |
6.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测定膀胱中相应蛋白表达水平 | 第64页 |
·概述 | 第64页 |
7. 统计分析 | 第64-65页 |
结果 | 第65-70页 |
1. 实验动物基本指标 | 第65-66页 |
2. 清醒状态膀胱测压 | 第66-67页 |
3. 膀胱及阴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67-68页 |
4. 膀胱组织中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及嘌呤能受体的表达 | 第68-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缩略语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