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河流生态适应性护岸景观设计研究--以长沙村镇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4 研究的范围及相关概念释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的范围 | 第18页 |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8-19页 |
|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村镇河流护岸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35页 |
| 1 村镇河流护岸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2 具体研究对象的调查 | 第21-28页 |
| ·长沙市圭塘河现状调查 | 第21-23页 |
| ·宁乡县伪水河现状调查 | 第23-26页 |
| ·长沙县梨江现状调查 | 第26-28页 |
| 3 村镇河流护岸调查分析 | 第28-33页 |
| ·现有主要护岸类型 | 第28-29页 |
| ·现存河流护岸的问题分析 | 第29-31页 |
| ·护岸景观效果分析 | 第31-33页 |
| 4 调查结论 | 第33-34页 |
| ·硬化程度高的河流护岸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 第33页 |
| ·景观问题 | 第33-34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村镇河流护岸的景观设计理论 | 第35-55页 |
| 1 河流护岸的生态意义 | 第35页 |
| 2 河流护岸的生态特点 | 第35-36页 |
| 3 生态适应性概念的提出 | 第36页 |
| 4 生态适应性景观的内涵 | 第36-38页 |
| ·工程特征 | 第36-37页 |
| ·景观特征 | 第37-38页 |
| 5 河流护岸的景观设计手法 | 第38-46页 |
| ·基础资料的调查 | 第38页 |
| ·护岸形态的设计 | 第38-41页 |
| ·景观元素提取 | 第41-42页 |
| ·亲水景观设计 | 第42-44页 |
| ·植物景观设计 | 第44-46页 |
| 6 生态适应性护岸设计 | 第46-54页 |
| ·植物护岸设计 | 第46-49页 |
| ·不同流速水体的生态护岸设计 | 第49-50页 |
| ·污染严重水域的生态护岸设计 | 第50-51页 |
| ·空间狭窄河道的生态护岸设计 | 第51-52页 |
| ·现有混凝土护岸改造的生态设计 | 第52-54页 |
| 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宁乡县沩水河生态适应性护岸的景观设计 | 第55-68页 |
| 1 背景调查 | 第55-57页 |
| ·地理位置 | 第55页 |
| ·气象水文 | 第55-56页 |
| ·文化传统 | 第56页 |
| ·生态环境 | 第56-57页 |
| 2 项目基地现状 | 第57-58页 |
| ·项目概况 | 第57页 |
| ·现状调查 | 第57-58页 |
| 3 设计定位分析 | 第58-59页 |
| 4 设计原则 | 第59页 |
| 5 景观分区 | 第59-61页 |
| 6 道路交通设计 | 第61页 |
| ·入口 | 第61页 |
| ·园路 | 第61页 |
| 7 植物景观设计 | 第61-63页 |
| ·"南入口"植物景观分析 | 第61-62页 |
| ·"北入口"植物景观分析 | 第62页 |
| ·"节点平面二、四"植物景观分析 | 第62页 |
| ·"中部"植物景观分析 | 第62-63页 |
| ·水边植物景观分析 | 第63页 |
| 8 护岸形式的选择 | 第63-65页 |
| 9 亲水景观设计 | 第65-67页 |
| ·亲水平台 | 第65-66页 |
| ·亲水步道 | 第66页 |
| ·亲水台阶 | 第66-67页 |
| ·亲水栈道 | 第67页 |
| ·休闲设施 | 第67页 |
| 10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 1 结论 | 第68页 |
| 2 讨论 | 第68-69页 |
| 3 主要创新点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A 长沙市村镇河流护岸乡土植物名录表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