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 第18-28页 |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县域和县域经济 | 第18页 |
·动力和动力机制 | 第18-19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19页 |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9-20页 |
·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 | 第20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0-21页 |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第21页 |
·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新增长理论模型 | 第22页 |
·区域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23页 |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 第23-24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聚类分析 | 第28-41页 |
·胶东半岛县域概况 | 第28-29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第29-35页 |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 第29-31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很强,但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不够合理 | 第32-35页 |
·对外贸易经济稳定增长,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 第35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 | 第35-41页 |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 | 第36页 |
·聚类分析的过程 | 第36-38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38-41页 |
4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构建 | 第41-55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 第41-42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建立 | 第42-55页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42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建立目的 | 第42-43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43-44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主要反馈回路的确定 | 第44-46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存量流量图 | 第46-50页 |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 第50-55页 |
5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 | 第55-62页 |
·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 第55-57页 |
·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 | 第55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 第55-57页 |
·资本统筹配置机制 | 第57页 |
·区位优势共享机制 | 第57-58页 |
·城乡一体化机制 | 第57-58页 |
·县域合作机制 | 第58页 |
·科技进步机制 | 第58-59页 |
·教育人才机制 | 第59-60页 |
·教育机制 | 第59页 |
·人才机制 | 第59-60页 |
·市场运行机制 | 第60页 |
·行政管理机制 | 第60页 |
·政府领导机制 | 第60-61页 |
·政策扶持机制 | 第61-62页 |
6 促进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2-68页 |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62-63页 |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 第62页 |
·跨区域地调配利用自然资源 | 第62页 |
·利用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 | 第62-63页 |
·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第63-64页 |
·加强县域合作,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 第63页 |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国际化 | 第63-64页 |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 第64页 |
·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 第64页 |
·完善产学研投入和创新机制 | 第64页 |
·重视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 | 第64-65页 |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 第65-66页 |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 第65页 |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 | 第65页 |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 第65-66页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66页 |
·提高对农村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 第66-68页 |
·优化县域内的金融环境 | 第66页 |
·继续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