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A寄宿制中学的家校合作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9页 |
·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2 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的理论探讨 | 第23-37页 |
·家校合作的概念 | 第23-24页 |
·合作 | 第23页 |
·家校合作 | 第23-24页 |
·寄宿制中学的家校合作 | 第24-26页 |
·寄宿制学校的概念及特点 | 第24-25页 |
·寄宿制中学与一般中学的比较 | 第25页 |
·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特征 | 第25-26页 |
·家校合作的意义 | 第26-31页 |
·家校合作对于家长的意义 | 第26-28页 |
·家校合作对于学校的意义 | 第28-29页 |
·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意义 | 第29-31页 |
·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 第31-37页 |
·家校合作的主体 | 第31-32页 |
·家校合作的途径 | 第32-35页 |
·家校合作的内容 | 第35-37页 |
3 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 | 第37-45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主体的现状调查 | 第37-40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学生的调查 | 第37-38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长的调查 | 第38-39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教师的调查 | 第39-40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途径的现状调查 | 第40-42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内容的现状调查 | 第42-45页 |
4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的家校合作分析 | 第45-52页 |
·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主体方面的分析 | 第45-49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分析 | 第45-46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长的分析 | 第46-47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教师的分析 | 第47-49页 |
·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途径方面的分析 | 第49页 |
·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内容方面的分析 | 第49-52页 |
5 对重庆××寄宿制学校家校合作的建议 | 第52-55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主体方面的建议 | 第52-53页 |
·提高家长的参与主动性 | 第52页 |
·发动学生的力量 | 第52页 |
·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 第52-53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途径方面的建议 | 第53页 |
·保持发展提高途径覆盖面 | 第53页 |
·与时俱进多维度开发新途径 | 第53页 |
·对重庆××寄宿制中学家校合作内容方面的建议 | 第53-55页 |
·改变合作内容单一的趋向 | 第53页 |
·在合作过程中平衡各项内容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页 |